地铁、高铁场景对照明系统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节能性及智能化联动要求极高,且列车 / 车站本身大量采用直流供电(如地铁接触网为 DC 750V/1500V,高铁列车内部直流系统),直流智能照明系统能完美适配其供电特性,同时通过智能化设计解决传统照明的痛点。以下是针对性解决方案:
安全优先:低压直流(如 DC 24V/48V)降低触电风险,适配轨道交通高安全标准;具备应急照明冗余设计,确保故障时不熄灭。
节能高效:结合场景需求动态调节亮度,减少无效能耗(地铁 / 高铁照明能耗占比约 15%-20%)。
智能联动:与列车 / 车站控制系统(如 BAS、FAS)、传感器联动,实现自动化控制。
维护便捷:支持远程监测灯具状态,提前预警故障,降低运维成本。
供电方案:
利用车站原有直流电源系统(如 DC 110V 控制电源),通过降压模块转换为 DC 24V/48V 给照明系统供电,减少交直流转换损耗。
智能控制逻辑:
站厅 / 站台:与光照传感器(检测自然光)、客流计数器联动 —— 白天自然光充足时降低亮度至 30%-50%,高峰时段自动调至 100%,夜间停运后切换为 10% 应急照明。
通道 / 楼梯:采用人体感应 + 延时关闭模式,无人时保持 5% 低亮度,有人经过时瞬间点亮至 80%,避免 “长明灯”。
设备房:与门禁系统联动,开门时自动开灯,关门后延时 10 分钟关闭;关键设备房(如信号房)保持 24 小时低亮度常亮,确保设备监控可见。
应急保障:
配置独立直流备用电源(如锂电池组),与车站应急电源系统联动,市电 / 主电源故障时 0.5 秒内切换至备用电源,应急照明持续≥90 分钟,且亮度≥正常照明的 50%。
供电方案:
直接接入列车原有直流供电系统(地铁列车多为 DC 110V,高铁列车为 DC 110V/220V),通过 DC-DC 模块适配灯具电压(如 DC 24V),避免额外转换损耗。
智能控制逻辑:
白天行车时,根据窗外光线自动调节亮度(通过车顶光照传感器),避免强光直射导致的视觉不适;
夜间行车时,自动切换为 “夜间模式”(亮度降至 30%,暖光为主),不影响乘客休息;
到站停靠时,自动调至 100% 亮度,方便乘客上下车。
客室照明:分区域控制(如靠窗、过道),与列车运行状态联动 ——
过道 / 卫生间:卫生间采用人体感应 + 红外检测,开门后自动点亮,关门后延时 30 秒关闭;过道灯与车门联动,车门打开时局部高亮,引导乘客进出。
特殊功能:
供电方案:
结合光伏互补系统(尤其偏远动车所),太阳能板直接输出直流电,经储能电池稳压后给照明供电,减少电网依赖。
智能控制逻辑:
智能灯具:采用直流 LED 灯具(DC 24V/48V),具备防振动、抗电磁干扰(适应列车强电磁环境)、长寿命(≥5 万小时)特性,支持 PWM 调光。
控制模块:
管理平台:
节能率提升:相比传统交流照明,结合智能控制可降低能耗 30%-50%(尤其车站非高峰时段、列车夜间运行时)。
安全性增强:低压直流减少触电风险,应急照明冗余设计符合轨道交通安全规范(如 GB 50157-2013 地铁设计标准)。
运维成本降低:远程监测减少人工巡检频次,灯具长寿命(LED 寿命是荧光灯的 3-5 倍)降低更换成本。
如需更详细的设备参数或某一场景(如地铁隧道照明)的深化方案,可以进一步说明需求。